
家访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访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访工作总结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暑假期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一是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任。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棱角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班的张某、朱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如翁某、陶某等孩子。有些有个性的学生,如周某、刘某等,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四是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7-45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 ……此处隐藏17367个字……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整个家访进程主要由老师把握。把握家访进程总的要求是:教师有意识地导出话题并引导家长始终围绕家访主题交谈,交谈还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四忌”:
一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独白”只能阻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
二忌“揭短”。后进生有很多“后进点”,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后进生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新生刘俊是我班学习最差的一位,平时家长过问较少,家访时,我委婉的向家长打听:“不知孩子以前的学习状况如何呢?”知道也是“一塌糊涂”后,我仍然只是说“孩子的学习的确不够理想”,而把其他孩子的优异也娓娓道来,家长自然就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了。
三忌“教训”。将后进生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家长或后进生,继而教训家长和后进生,只能扩大与家长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家访反感;而对孩子过于苛求的家长,则会积郁而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四忌“就事论事”。交谈过程中就事论事,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建议,意义是不大的。
五、家访后的完善工作。
每次家访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老师应及时总结情况,积极观察被家访孩子的动向,以此更好地开展工作。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途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与之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