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学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绩和经验
(一)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 ……此处隐藏10032个字……>
3.鼓励、引导同学主动参与力所能和的环保行动,耐久地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激发同学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引导同学辩证的看问题,观察、感受交通带给人们生活的种种不利影响,用自身的方式来关注这些问题,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议看,从而培养同学对生活的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
5.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感情,以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引导同学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从同学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和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激发同学的学习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
3.丰富同学的内心体验,协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注意引导同学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5.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动身,引导同学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6.将引导同学获取信息与指导同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7.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同学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六、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七课时
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七课时
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八课时
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六课时
第五单元《祖国真伟大》八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