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1宋心琦教授曾提到:“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能否牢固地、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基于此,我在化学教学中紧紧抓住三个方面:
(1)必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或者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
(3)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体现,引导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升华而实现观念性的提升。
以下是我在《纯碱的性质》一课中的教学设计,恳请大家指导。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纯碱的性质实验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探究酸、碱性质的实验,为本节课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储备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所以本节课按照课本的设计意图将探究实验改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这样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 ……此处隐藏1362个字……酸钠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吗?氢氧化钾溶液呢?
4、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结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溶解。
提示:也可将氯化钡换成氯化钙。
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溶液显碱性
2.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向盛有待测物质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木条熄灭(或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展示]多媒体展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分析,由此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过程。
[解释]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原因。
[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都有哪些?
观察、总结出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个别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观察并思考
整理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思考,并完成练习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碳酸钠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突出学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