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教学设计1重难点:
1、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来。
2、自主修改作文,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播放学生班级成长照片,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时的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的照片,大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1: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长大了。
生2:大家的变化好大啊!明华的个头长得最快。
生3:小美蓄长发了。
师:转眼间,你们都是小大人了。孩子们,你们认为什么是“长大”?
生1:长个子了。
生2:年龄增长了。
生3:懂事了,会做很多事情。
教师小结:
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身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懂得照顾他人、懂得尊老爱幼、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情、可以体会家人的等等,这都是我 ……此处隐藏3991个字……过——写清楚
瞬间——写具体
感受——写真实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清晰,重点突出。
这次习作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认真批阅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文的立意基本能够体现学生们对主题的思考,但是选材大多比较普通,并且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所以我就把该堂习作评讲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上,通过欣赏好段落、修改尚需完善的片段、修改自身习作三个步骤设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以学生自己写的习作为例,提高学生评析习作的热情。
习作评讲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会使整个课堂枯燥、寡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所以上课时,我时刻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说,自己去发现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很快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中找到了“诀窍”,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更为扎实,也更利于学生运用到习作中。正因为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点拨者,所以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收获也颇多。再拿起自己的习作,学生就能毫不迟疑地改起来,知道怎么改,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从扶到放,层层深入。
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集中改某段文字,再让学生去认认真真地改自己的习作,这主要是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全班共改一文,进行实际的操练,并且结合教师的相机指导,更有助于学生茅塞顿开,有所感悟。扎扎实实地落实共改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