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1、简介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2、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此处隐藏1829个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5、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6、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学习后两句诗,感受诗人迫切的心情。
(1)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其实,这两句诗就是杜甫回家的路线图,诗中也有明确的指示,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指名读这两句诗,感受诗人的归心似箭。
①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诗人的归心似箭?
②动画演示回乡路线图,学生随机用诗应和。
③你们猜想一下,杜甫可能想在多长时间内回到故乡?(学生猜想)
④教师出示诗歌《恨别》,学生读《恨别》前两句,感受路之漫长、路之艰辛。
⑤师:回乡之路可谓千里迢迢,但在诗人杜甫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亲人就在眼前,家乡的美景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带着同样迫切的心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⑥师:诗人流落他乡,过了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在终于能够回故乡了,你们想想此刻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万分、百感交集、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2、学习前六句诗,体会“喜欲狂”的心情。
(1)学生再读诗句,圈出最能表达此刻诗人心情的词语。(喜欲狂)
(2)小组合作,找出能体现杜甫喜悦之情的言行举止。
四、总结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