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生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在生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在生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能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
能坚持定期测量和积累数据,供以后分析比较这些数据,掌握人体生长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
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到观察身体的变化,认识到要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图片(课件)、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脚印、掌印,儿童保健手册。学生用具空白表格、钢卷尺、直角三角尺、纸筒、带指针的手表、贴有刻度的大可乐瓶或雪碧瓶(250ml)、可弯头的 吸管、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班内一位同学婴儿、幼儿时期的照片。问:你们能猜出这是咱们班内的哪位同学吗?
再出示与他(她)现在年龄相仿的照片。问:现在能猜出来了吗?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呢?
板书课题。3-5分钟
2、知道人的 ……此处隐藏382个字……/p>
教师介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胸围、鞋的尺码等数据,以后定期测量、记录,比较这些数据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4、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
(1)测量身高。
分小组进行。先小组讨论一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怎样测得准、怎样分工,然后相互合作测量(测量过程中可吸收其他小组的测量方法),并讨论一下怎样记录到表格中(教师提供空白表格),记录下来。
班级 姓名
(2)测量胸围。
先集体讨论确定胸围测量的位置,然后按测量身高的合作模式进行测量胸围,记录测得的数据。
(3)测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先安静一会儿,使自己全身放松,心情平静。
让学生说说怎样测量心跳的次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主要是两种方法:用纸筒听和数脉搏的次数,让学生找到脉搏的位置)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让学生讨论分工:听纸筒数数、计时、记录。
测三次,取中间的一次记录下来。
按上面的合作模式测呼吸的次数。教师强调并示范呼和吸为一次。
(4)测定肺活量。
拿出带有刻度的瓶子,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倒过来放入盛水的盆内,瓶口朝下。
移去玻璃片,插入吸管(短的一头)。
深吸一口气,衔着吸管用嘴呼出气,让气进入瓶内,把瓶内的水排出。
让瓶子竖直,从瓶子上的水面刻度处读出数,就是自己的肺活量,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5、后续活动。
制定一份以后定期测量、记录的计划表。(主要是时间)保管好表格,以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