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20:56:52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情景引入:小明的妈 妈带他回了趟农村老家,小明课高兴了。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喂小鸡。这不,他又来喂了(出示课件),刚开始来了几只小鸡啊?后来又跑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鸡?该如何列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会儿,又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该如何列示呢?还可以怎样列?5+2+1,这个算式与以前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介绍:有2个加号,是连续的加法的算 ……此处隐藏2008个字……加算式的计算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先算()+()=(),再算()+()=()。

2、第二步中“7”就是第一步算出的()。

3、连加算式要先算第()个加号,再算第()个加号,也就是按照从()到()的顺序计算。

环节三当堂检测(做一做)

1、在练习本上计算出黑板上3+2+1这个算式的得数。

2、65页下面“做一做”左边的题目并将答案写在书上。

第一个问题让两名孩子在小黑板上完成,其余孩子在练习本上完成。

检测题的第1题与例题很相似,只差一个数字,例题是5+2+1,检测题1是3+2+1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检测题2做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通过自学学到的知识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转化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环节四集体更正(议一议)

我设计了一下三部分,分别是 更正、评议和小结。其中小结的内容是: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强调顺序是从左往右。

环节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1、 66页练习十四第二题。

并提出问题:题目中的“4、”“2”“3”“1”分别表示什么?

2、 你能列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吗?(课件出示)

3、开火车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分两步去口答。

2+2+6=

2+1+5=

7+0+3=

3+2+4=

环节五,关于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连 加

5 + 2 + 1 = 8

7

  五、作业设计

将练习十四1、3答案写在书上。通过练习加深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用。

《一年级数学《连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