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17:59:58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回顾旧知,导入课题: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闻名的贡献不可小视,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单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也就是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单击)孩子们,“名扬中外”的意思是什么?形容名声很大,中国、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请同学们做好笔记。(单击)世界闻名、驰名中外都是它的近义词。

2.我们简单了解作者:(单击)张择端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相国寺是皇帝会去的地方,宋徽宗知道他画画厉害,让他去了翰林图画院。1119-1125年创作了《清明上河图》。

二、学习新知

(一)字词

1.同学们,(单击)张开嘴巴跟老师一起读这些带拼音的词语,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

2.让我们看看本课的多音字,第一个在第二行“都城”,另一个读音“都是”“都在”。

(单击)没撞上那乘轿子的读音,我乘车去我姑姑家的读音,区分清楚了吗?区分多音字的方法是查字典,根据词语的 ……此处隐藏4427个字……的感情?(敬佩)

总结: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写作者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赞叹,所以作者是饱含赞美之情的。请大家也带着这份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话。

7.朗读课文第五段。

(1)这段是在介绍它的历史价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价值的?

能再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这是十分难得的。

(2)你想对这幅画的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谢谢您,为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作品,能为我们再现八百年前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们热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将内容理解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情感理解作为理解内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赞美之情;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句式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相结合,如“有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与《赵州桥》一课的相似句式作比较,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读书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感慨。

(四)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谁来为我们当一下解说员,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

北宋名画、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你能说说它们好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熟练、简洁地组织语言。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这种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2.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回家向父母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