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12:06:18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选贤与能:通“举”

⑶讲信 ……此处隐藏1769个字……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明确:“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的。但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倒退的主张。这显然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绝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而是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板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