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7个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那个下文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用法语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感受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写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生1、作者观察仔细。生2、巧用方法。
2、填空 的观察(仔细地观察,长期地观察)
3、区分观察与发现(板书:发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求证)
4、揭题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a、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了解地图的分布状况
b、说说看到题目象了解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展示
二、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1、识记本课生字。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什么吗?
3、解答自己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讨论中领会文本
……此处隐藏5044个字……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