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09:08:52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此处隐藏2204个字……示?

(3)PPT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强调:六个圆点写在商后面格子的中间,再写“1(个)”。

板书:7÷2=3(盘)……1(个)

说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4)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T揭示“余数”的名称,说说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余的部分,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学生尝试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对比表示两次分草莓情况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强调:余数的名称、余数的含义、商的单位、余数的单位

三、小结新知,提炼方法

1.PPT出示,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提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写法、读法。

2.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这些知识呢?

提点:操作、观察、对比、交流。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逐题演示答案。

演示强调:2个2个地圈,竖着圈;3个3个地圈,横着圈;

演示强调:填空中的余数和算式中的余数一一对应出示;

演示强调:平均分铅笔和剩余铅笔的画法;

语言强调: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的确定。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 PPT出示:用小棒摆图形的现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7 ÷ 2 = 3(盘)……1(个)

余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