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 让学生通过本篇作品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有其传统的、发展的一面,但也会有改革的、变化的一面。
二、 教学基本内容
1、 通过对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梳理文章的中心。
2、 体会序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特点,在恰当的表达方式即说明的表达方式中也能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作品语言特色,让学生认识语言恰切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特殊效果。
4、 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1、 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语言在本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和效果。
四、 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落。
五、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步骤
重点一: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支撑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它们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文章中筛选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编织成理解文章中心的信息网络。
……此处隐藏28772个字……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3、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 留恋 理解)
4、第四步:拓展训练:胡同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是什么?它一定会灭亡吗?
四、课堂总结: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汪曾祺的代表作《逝水》(自传体散文)《大淖记事》(风情小说)《沈从文和他的》(评论)
2、自读《文学读本?沈从文:?菜园?》体会沈从文和汪曾祺在语言风格上的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汪曾祺
北京胡同的特点
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在衰败,没落
作者的感情:
留恋 伤感
也有批判
有反思
封闭的表现:
安土重迁
易于满足
爱瞧热闹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语言特点:朴素 亲切 大众化 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