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00:18:16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推导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图像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析与论证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3、通过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

三、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课件1、2、3、4)

(二)探究新知:

怎样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将以上两个结论综合起来表达呢?(学生讨论,展示)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并进一步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课件5)

1、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2)公式:

(3)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U的单位为伏特(V)R的单位为欧姆(Ω)I的单位为安培(A)。

(4)公式拓展。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课件6)

(5)注意事项:

(1)适用范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的电路。

(2)同一性:欧姆定律公式中电流、电压、电阻是指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三者要一一对应。

(3)同时性:欧姆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间具有同时性,是同一时间的值,不可前后随意混用。(课件7)

2.欧姆定律的应用

(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课件8)

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解: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电阻R=3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通过灯丝的电流。

(教师强调做题步骤并示范)

例题2、如图17.2-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学生讨论、展示、点评)(课件9)

解:已知U=6V,I=0.3A由欧姆定律可得电阻。

通过例题2可以看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首先通过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算出电阻的大小。

例3、如图所示,电阻R1=12Ω。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300mA;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500mA。问:电源电压为多大?(课件10)

已知:R1=12Ω,I1=500mA=0.5A。

求:电源电压U。

解:当电建SA闭合时,电路中只接入R1,此时R1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可得U=I1R1=0.5A×12Ω=6V。

分析:注意运用公式计算时电压的单位为V,电流的单位为A,电阻的单位为Ω;保证电压、电阻、电流三者的同一性和同时性。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各物理量的单位:

U的单位为伏特(V),R的单位为欧姆(Ω),I的单位为安培(A)。

《《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