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12:06:41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流畅的背诵全文,能够准确的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2.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基本用法。

3.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并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4.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树立远大志向并勇于实践。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能够根据文下注释和参考资料,准确,流畅的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把握二僧故事的内涵;体会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相关导入:

同学们,有一句俗语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的,这句话是说,只要肯努力,肯奋斗,不管什么事都会成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彭端淑是如何向我们讲解这个道理的。

二,口述本节课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

2.了解课文大意,熟读背诵全文。

三,介绍作家作品:

……此处隐藏13858个字……>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的)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 之:用在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副词。反而,却。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至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

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3.最后作者作出了什么总结?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限:限制,限定。

4.把作者要说明的观点读出来。

三、读全文,说说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1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点出了题旨。

第2、3自然段运用对比或者举事例的方法论证作者的观点。

第4自然段照应了二三段,同时又总结了全文。

四、课堂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带点的词。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至,到)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去)

子何恃而往?(依靠,依赖)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副词。还,仍然)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距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限制,限定)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他的子侄们什么道理?

五、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为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