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伦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12:06:11
《西伦达》教学设计

《西伦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伦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西伦达》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 《西伦达》

动 集体舞《西伦达》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西伦达》。

并能背唱歌词。

2、 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集体舞,并通过舞蹈强化学生对歌曲表达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感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分析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歌。歌曲的旋律优美、富有动感,具有巴西的风格。歌曲表现了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集体舞以歌曲《西伦达》作为伴奏音乐,舞蹈动作并不负复杂,但要求脚步踩在拍点上。动作主要包括敬礼、鞠躬、邀请、拉手等等。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弱拍弱位起以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音乐律动:让学生跟着《西伦达》音乐节奏自由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 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1、学唱新歌《西伦达》 ……此处隐藏1802个字……p>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 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八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 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西伦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