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1【练习目标】:
1、认知: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填空。
0.24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2.03立方米=( )立方厘米
2立方米80立方分米=()立方米5.34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判断。< ……此处隐藏1229个字……后利用“1方=1cm”,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4.第4题,可以利用“长方体心愿墙的体积÷每个小正方体积木的体积”这一数量关系解决,也可以用“沿长排几个×沿宽排几个×沿高排几个”求出积木的总块数。计算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
5.第5题是长方体体积公式的逆向问题。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
1.第7题是关于底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注意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正确运用与换算。
2.第8题是关于棱长特征与体积计算的巩固练习。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相等,可以计算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分别计算出体积进行比较,体会棱长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3.第9题是一个实际问题。按照一般的方法:纸箱的体积÷茶盒的体积=装几盒,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真实摆放的表象。先考虑沿“高”放,30÷10=3,可以放3层;再考虑沿“长”放,纸箱棱长30cm,放一个后还剩10cm,以茶盒“10cm、20cm”的侧面为底,还可以放1个;最后考虑沿“宽”放的情况,同样放一个后还剩10cm,以“10cm、20cm”为底,还可以放一个。所以一共可放3+1+1=5(个)第9题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引导思考:怎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纸箱的体积÷茶盒的体积=装几盒”;怎样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摆放。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如何摆放的表象。针对想象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实物演示或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反思: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要非常的熟。还要预设多种方案,好让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上课时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