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0 23:53:26
有关《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有关《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一、导入

如果我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可以在你十八岁时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你希望得到什么?……大家的要求五花八门,我相信当我们眺望成长时一定认为它们就是自己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同样走过十八岁的作家余华在回顾成长时他是怎么看的,是否会和我们有些相似呢?来看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二、课文分析

1、展示问题:在课前,大家曾经尝试着独立与作家沟通,提出了许多有意思有水平的问题,我简单的进行了一下归类:关于主题和内容的问题最多,甚至有些同学说自己根本读不懂,那我们就从这里入手。《十八岁出门远行》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第一篇小说,那么以前我们对小说的阅读理解有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研究小说要注意:情节、人物和环境)

2、梳理情节

问:

①文中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我”遭遇到了哪些事情?“我”持有什么态度?

②这些态度你们能够理解吗?

③我的问路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我为什么还对他们充满了欣赏?

答:

< ……此处隐藏3060个字……了这样一种成长的烦恼与痛苦,这样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残酷。当然,我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希望。小说的最后,写我躺在座椅上,感到汽车的心窝还是健全的,暖和的,我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能够正确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也许就是我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大的收获吧。

2、注重个人感觉的描绘,用词生动独特,形象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小说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作者在叙述和描写的时候,注重的不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自己心中的感觉。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所崇尚的真实其实并不存在,主张任何外界信息只有在被整合进人的感觉时才有意义。在本文中,作者反复叙述的就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细腻的个人感觉充满了整个小说文本。像柏油马路起伏不定,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就写出了高低起伏的马路给我的主观感觉。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句子略带夸张,但却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了我此时此刻对旅店的渴望。像这类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另外,小说的叙事语言有刻意哕嗦、拖沓的一面,看似表现了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状态,实则揭示出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种种无奈,用意颇深。

3、提问:怎样理解小说最后父亲打发我出远门这一情节?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对我远行故事的叙述是从途中开始的,而到了小说的最后,才写到我在父亲的叮咛下离家远行。这在情节上刚好形成一种回环,小说的终点回到故事的中国。这种旅行的路线是环状的。其实,人生的旅途不也正是这样回环往复吗?这种描写,不仅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一种看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有关《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