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1一、初始状态
教学反思,我们每周都需要写一篇教学反思,直到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教学反思指导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反思不算反思,顶多算一个总结。
我自己的教学反思就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优点,也就是我自己认为我在这堂课上,对于知识点的概括讲述的完整性,在对于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我所用的方法的以及这个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否能很好的接受;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缺点,也就是在这堂课上,我自己认为在哪些方面是没有准备好的,准备好了没有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出来以及在课堂上突发的一些问题我没有去及时的解决好。这两个方面总结完之后,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教学反思了。
二、提高过程
我的指导老师听我说完之后和我说,这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教学记录,不算是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可以从近期到远期两个角度来反思。
三、感悟分享
近期反思,可以是对下一次课,下一周课。这个反思对于我们来说不难,反思的内容需要全面,从课的准备开始,到整节课上完之后的效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总结。比如上课过程中发现,有的时候我们上课准备的是45分钟的一堂课,但是我们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呢,可能30分钟就讲完了一节课,那么还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学生们在下面想着老师讲都看着你,你确实又没有什么可以讲的内容,这么一来也就出现了 ……此处隐藏12008个字……生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也就在不断地萌芽着。
当然,班级最好的状况就是“人尽其职”。因此,首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职务可以做。这样每个人都是权利的主人,也是班级、小组的一份子,是有一定义务的。所以,可以给每个人都找一个“工作”,比如花草维护者、开关灯小卫士等。有了自己的“工作”,才能形成对自己集体的那份“归属感”。
小学低年级的规矩不能少。他们缺少纪律意识就需要教师来想办法加强管理。“上课起立”不能少,这是快速安静、进入上课状态的直接方式;“下课起立”也不能少,这是避免慌乱、学习礼貌的途径。课中的指令,也是快速指导学生的手段。收作业的程序明确合理,才能效率最大化,也防止了“漏网之鱼”的出现。比如,我和我们班学生的约定就是“一旦我开始倒数321,学生就跟我一起倒数,然后坐好安静说‘我是三好不说话’。”的确,无论班里多乱,口令一出,所有的同学都会逐个受感染,一个个坐端正来。作业也是一样。刚到这儿的时候,我发现一收作业的时候,大家都会把作业丢在讲台上,最后班长把作业抱到老师办公室。谁没交?不知道。交不交对他们也就逐渐不重要了。因此,一定要完善程序,不能觉得写不写作业无所谓了,同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也是对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让每个小组长收齐本组的作业,没交的写到一张纸条上,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再把作业和未交的名单整理好交给我。一层一层完善了,处理也会更容易。
尽管这在我们看来都太简单了,但是对于一年级来说还是新的。他们也许说了几遍都不懂,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孩子们的未来就在自己手上,规矩从最初就一定要立好。当一切都制度化以后,学生们看到的才是制度下的怎么做,而不是犯错以后对这一个动作的修改指令,慢慢地这就是“自律”和“他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