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塔》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塔》读后感1《乌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得印象。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趁着放暑假的时候游历的整个欧洲。他并不害怕危险,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计划和规划。每到一地便先查询那里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困难时能够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邮递明信片,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从这里,我看出了乌塔行为上的独立和思想上的独立。
最近,我看了一本20xx年第24期的《读者》,上面有一篇题为“看看德国的富家子”的文章使我感动。主人公马可的父亲家产上亿,他却从不伸手要一分钱,他独自打工求学,他自信,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因为家庭富裕就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上一些挫折和苦难,我们现在奋力的读书,就是为了去克服它们,使你不要在生活中走弯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行万里路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周密的计划,还需要独立性。而这些我一样都不具备,假如我们都像乌塔一样,那么一切困难都休想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乌塔》读后感2《乌塔》这篇课文是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独自旅游的故事。
……此处隐藏4899个字……己的独立生活呢?而且,乌塔说的这句话也是我们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最大的差别了。有一次,我在去西城广场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交,妈妈连忙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弄掉身上的泥土,一边问我:峻,有没受伤啊!而外国小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父母一般不会去扶他们的,会让他们自己站起来。乌塔也是,而且他一个人去游历欧洲,还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真是让我肃然起敬!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时别说挣钱了,就连车费和零花钱都是父母给的,而且我也从来没有独自一人出去旅游。比一比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啊!从乌塔的故事中,我深受启发!
《乌塔》读后感15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独自一个人去国外长途旅行,还用自已挣的钱买礼物回家。想想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我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碰不得,摸不得。
有一次,我去洗碗,爸妈连声说不行。在我一再请求下,他们答应了我。当时我别提有多开心了。可是在洗碗时,我一连打了几个碗。爸妈听到声音,跑过来,忙问我伤到了没有。我想拿扫把来扫玻璃,妈妈抢过扫把,说:“别把脚伤着了,我来扫吧。”
我真不明白,家长为什么只在温室里培养孩子,为什么把生活中锻炼的机会拒之门外呢?如果将来我们走向社会,会怎样样呢?能够承受住挫折,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吗?
乌塔一个人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旅行。为什么我们中国小孩不能这样做呢?是因为我们中国小孩没有这个本事吗?不,是因为家长不肯放我们飞翔。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怎样能明白我们生活本事和自理本事的程度呢?受过风吹雨打的花朵才能在不一样的环境下生长。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期望像乌塔一样,勇敢地应对挑战,也想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做一个独立本事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