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一个词不断在脑海中闪现——疯狂。是的,雷夫太疯狂了,他的朋友甚至认为他的精神有问题,自愿带他去接受治疗,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疯狂的,因为,实在难以用正常的思维来衡量他的行为。
疯狂的雷夫可以在每天早上早到一个小时和学生讨论研究学习的方法,疯狂的雷夫可以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起看电影、排戏剧,疯狂的雷夫可以利用每一年的节假日带学生去“行万里路”,疯狂的雷夫可以为了教学生一项技能而先去学习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只要是为教育好学生的,雷夫都可以为之“疯狂”。
我想,其实雷夫的疯狂可以用另一个词来解释,那就是——热情。雷夫以十二分甚至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中来。在他眼里,教师这份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教学是他的生命,学生是他的全部。当许多优秀的老师把教育当作沉甸甸的'责任来对待的时候,雷夫却以过份的热情来完成许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雷夫一个人几乎教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孩子们所有他们愿意学到的东西:阅读、数学、美术、体育、历史、戏剧……我想大概不会是因为美国的教师人数太少而导致一个人需要教这么多东西吧!很显然,这是雷夫自己的行为,他愿意教给孩子们想学的任何东 ……此处隐藏514个字……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正是从这六阶段开始,雷夫让孩子们的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让56号教室走出去的孩子自信、温暖、善良、无私,能为别人着想,为社会更美好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回望我们的孩子,似乎每个阶段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但一定是处于第一阶段的更多,大部分孩子遵守纪律,完成任务只是不想惹麻烦而已。想想真让人感到沮丧,感到可悲,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吗?这是我们要的教育吗?的确,作为老师我们太多时候感到的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是一个应试大国,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转,转得老师喘不过气来,学生更是气喘吁吁。道德教育,已被放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地位,谁也没有在为考试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想起来要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道德的种子,以至于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分高智商却自私、霸道,完全不懂得与别人相处,自理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孩子。相信,有责任感的优秀老师都为此担忧过,都为此在想办法。看到雷夫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也许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六个阶段,能努力到第几阶段就到第几阶段,只要孩子们在进步,我们的尝试就是值得的。
细观雷夫的疯狂行为,其实有一个字贯穿始终,也可以说是他所有行为的基石,那就是——爱。因为爱学生,他愿意把大把的时间掷在56号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时光;因为爱学生,他想尽一切办法,研究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们;因为爱学生,他自己出钱购买教学需要的物资;因为爱学生,他把带孩子们旅游当作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因为爱学生……他一年又一年地把56号教室变成孩子们的乐园,把孩子们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56号教室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温暖的家。